提高城市基層治理水平

來雪瑩:市人大代表
城市基層治理與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關,城市基層治理水平直接影響市民的幸福感、獲得感。隨著城鎮化不斷推進、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城市基層治理面臨不少新問題。其中一些問題錯綜復雜,解決起來難度很大,非??简炛卫碚叩哪托暮椭腔?。提高城市基層治理水平,需要我們像繡花一樣用心,在精細化上下足功夫。
為此,我建議加強業主委員會指導監督,進一步落實屬地管理責任,積極指導推動轄區業主設立業主大會、選舉業主委員會,依法監督業委會和物業企業履行職責。同時,推進物業管理聯席會議制度,即由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負責召集物業管理聯席會議,由區縣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公安派出所、居委會、業主委員會和物業服務企業等方面的代表參加,共同協調解決物業管理中遇到的問題,能夠提高解決物業服務糾紛的效率。 本報記者 祁樹江 攝影報道
加強經營場所未成年人保護力度

李雪梅:市政協委員、市人民檢察院檢察員、檢察委員會委員、黨組成員、副檢察長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關于實行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網絡保護、政府保護、司法保護“六大保護”的規定精神,建議在全市范圍內開展預防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專項整治工作,對全市相關經營場所進行警示教育和執法檢查,全面排查、整治誘發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的風險隱患。一是營業性歌舞娛樂場所、酒吧、互聯網上網服務場所實行未成年人禁入標志全覆蓋,并切實履行好禁止未成年人進入的責任;二是煙、酒、彩票經營場所實行不向未成年人銷售標志全覆蓋,特別是相關經營場所不得為未成年人提供飲酒服務;三是賓館、旅館、酒店等住宿經營場所接待未成年人入住時,必須詢問監護人聯系方式和共同入住人員身份關系;四是主管行政部門要加強教育管理和監督檢查,督促經營者嚴格履行未成年人保護社會責任,嚴密防范經營場所發生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積極推動未成年人保護制度建設和社會綜合治理。 本報記者 徐四偉 攝影報道
加裝健身器材打造健康主題公園

李維武 :市政協委員、樂都區水務局綜合管理中心主任
近年來,隨著我市城市化建設步伐加快,公園內基礎健身設施不足,沿路休息的椅凳很少,也沒有配套的健身器材。為此,我建議,陸續引入體育設施及全民體育活動等延伸服務,既可以滿足多元體育健身者的需求,也能豐富全民健身的多樣化選擇。增設健身器材,提高全民健身運動熱情,建議將運動器材引入公園,在不改變濕地公園、郊外公園土地性質和地貌、不影響綠化面積的情況下因地制宜增設更多健身器材,滿足市民健身活動和青少年健身的需求;完善常規配置,以建設簡易健身場地設施為主構建便民“一公里健身圈”,打造特色體育配置,讓市民在公園里能夠很方便地進行健身活動;增設一批體育休閑椅凳為市民提供一個安全、優美、休閑、舒適的鍛煉環境。
本報記者 李永蘭 攝影報道
將市級非遺項目保護經費列入財政預算

毛代芹:市政協委員、海東市文體旅游廣電局干部
海東是河湟文化的核心區、發祥地和承載區,市域內形態多樣、內容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河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為傳承弘揚保護河湟文化,海東市制定出臺青海省首部《河湟文化保護條例》,2022年9月省級河湟文化(海東)生態保護實驗區獲批。但經過調研發現,海東市級非遺傳承所需經費尚未列入財政預算,參照全省其他市州,西寧市有非遺保護中心,西寧市市級傳承人每人每年有4000元保護傳承經費;海北藏族自治州財政每年撥付州級非遺項目保護經費40萬元,州級傳承人每人每年有5000元保護傳承經費,海南藏族自治州財政每年撥付州級非遺項目保護經費10萬元。海東市市縣級非遺項目保護和傳承人無專項扶持資金,部分口傳身授的文化遺產處在瀕臨滅絕的狀態。對此,我建議,應加大本級財政投入。海東市財政每年將推動河湟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保護傳承弘揚河湟非遺專項資金列入財政預算,設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保護、展示展演等活動專項資金,并隨需增長。 本報記者 張璐 攝影報道
提高建筑垃圾處置水平

鄒晨明:市人大代表、平安區住建局局長
近年來,隨著海東市平安區大量基礎設施建設和重點項目建設,平安區無建筑垃圾填埋場,大量拆除的建筑垃圾被人們傾倒在較為偏僻的地方,不僅污染環境,還影響區容區貌。為此,市人大代表、平安區住建局局長鄒晨明表示,目前大部分建筑垃圾以堆放為主,僅有少部分會進行初級分揀用于基礎填充料。建筑垃圾日益增長與薄弱的管理處理之間矛盾十分突出,亟待市政府出臺相關政策以解決。
我建議,一是出臺建筑垃圾處理的相關政策,明確主體責任,逐步建立起建筑垃圾收集、運輸、回填、消納、利用等各個環節運行的綜合管理體系;二是鑒于目前平安區實際,建議在平安區修建一個集回收、分揀、再利用、埋填為一體的綜合性建筑垃圾處理廠,從而有效解決建筑垃圾污染環境的問題。
本報記者 蔣暉 攝影報道
運用互聯網思維促進餐飲業發展

杜繼平:市政協委員、餐飲企業負責人
海東是一座歷史悠久、民俗文化資源豐富的城市。海東的美食也體現了大西北獨特的飲食習慣,每一道都讓人念念不忘。
在“互聯網+”時代,餐飲企業如何插上互聯網的翅膀,實現產業升級?唯一的出路就是數字化、科技化,運用互聯網思維促進餐飲產業發展。
我建議,在“互聯網+”時代,餐飲企業一方面要重視年輕一代消費群體的興起,滿足差異化的需求;另一方面要重視互聯網思維與傳統餐飲行業運營經驗的緊密結合,努力挖掘餐飲與文化、社交、情感層面的銜接點。
明確自身目標客群定位,對產品進行調整升級,改變服務與營銷方式,是餐飲企業增強生命力的核心。針對品牌推廣和營銷問題,應運用互聯網思維,創建適合并符合海東河湟文化餐飲產業的大數據,運用大數據對消費者和消費行為進行分析,提煉全新營銷思路,結合企業發展思路,制定并實施品牌發展戰略,培育和創建海東特色餐飲品牌,并推向全國。 本報記者 周曉華 攝影報道
打造和完善農產品購銷網絡體系

侯金芬:市政協委員、青海興農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海東市是青海省重要的農產品生產區,打造和完善好本地區的農產品購銷網絡體系,對海東市以及全省的民生保障和供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認為,要打造和完善好海東市農產品購銷網絡體系,需要政府相應的政策引導和支持,關鍵是落實好兩個著力點,一是農產品生產,二是農產品銷售。結合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組織引導農民開展規?;r業生產。利用好科技資源和行政資源,充分調研,根據當地氣候、土壤、供需關系等,在品種優選和規?;a上做好文章。同時,搭建好農產品配送中心、農副產品展覽館、銷售網絡三個平臺。以構建銷售網絡為重點,聯結農民專業合作社開拓經營,建立相應配送網絡。展覽館建設也是農產品購銷網絡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可利用政府和企業共同出資的方式實施,經常性組織舉辦各類農產品展會,打造知名品牌,擴大影響,進一步完善農產品購銷網絡體系功能。 本報記者 徐四偉 攝影報道
加強鄉村道路管理養護

馬文:市人大代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轉導鄉中灣村黨支部書記
“村里的路修好了大家都很開心,但是有些路段因為缺少管護,車輛和行人經過都會塵土飛揚,雨雪天泥濘不堪,影響了群眾生產生活。”市人大代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轉導鄉中灣村黨支部書記馬文說。
馬文告訴記者,造成鄉村道路損壞有自然原因,如部分路基長期被雨水沖刷導致損壞,也有人為因素,主要體現在部分群眾愛護意識較差,在道路上晾曬糧食作物、隨意丟棄各種垃圾。此外,也有管理不到位的原因,主要表現在超限超載車輛的破壞。
鄉村道路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修路只是第一步,后續的養護工作必須要有人抓、有人管,才能更好地服務鄉村的發展。
我建議:希望能夠明確農村道路管理職責,增加管理人員,加強日常巡查,并在脆弱路段設置安全警示標志和安全防護裝置。加強道路基礎設施配備,防止雨水對鄉村道路的沖刷損壞,設置限重限高標志,阻止超重車輛進入。 本報記者 郝志臻 攝影報道
加快中小學衛生室建設管理

朱海軍:市政協委員、平安區第三中學副校長
在校園中,健康第一,安全第一。因此,學校衛生室(保健室)建設問題是學校的一件大事,也是教育行政部門和衛生主管部門需要重點關注的事情。當前,一些學校缺少衛生室(保健室),有些學校衛生室條件簡陋,缺乏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校醫),不利于開展健康教育和疾病預防工作。為此,我建議海東市教育行政部門對全市中小學、幼兒園衛生室(保健室)建設和管理情況進行排查登記,掌握情況。積極投入資金,??顚S?,按照衛生室建設標準,改善衛生室的硬件條件。定期檢查學校為衛生室添加的器材,確保日常和應急需要。加強對學校保健教師的培訓,引導市、縣區醫療機構對學校開展對口幫扶,每學期定期派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到學校指導疾病預防和衛生知識宣傳工作。大力宣傳預防艾滋病、乙肝、肺結核等傳染病相關知識。 本報記者 張璐 攝影報道
抓好東西協作共筑百姓“健康夢”

郭小春:市人大代表、互助土族自治縣人民醫院糖尿病科主任郭小春
“這一年,我們用心用情、利民惠民,民生福祉持續提升。”
《政府工作報告》中,民生話題著墨不少??偨Y成績、梳理問題、確定目標,一樁樁一件件與民生相關的事,牽動著全市代表和千千萬萬老百姓的心。
“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建設,首先要加大對基層衛生服務設施的投入,對相關硬件提檔升級,改變以往大家認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條件差的印象。”市人大代表郭小春提到,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建設,硬件提升不能少。
因此,郭小春建議,要借助近年來東西部協作的契機,加強基層醫療服務質量,當好群眾的“健康守門人”。強化人才隊伍建設,改擴建業務用房、更新診療設備、保障藥品供應、改善就醫環境等,開創全市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新局面。
郭小春說,我希望以后的海東“乘”著東西部協作的“東風”,讓一項項協作舉措推動著海東醫療衛生水平提升,更好地服務廣大群眾,為健康海東注入全新動力。 本報記者 巴迎桂 攝影報道
幼兒園延時服務可“雙贏”

李生蘭:市政協委員、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干部
目前,我市幼兒園孩子離園的時間通常與家長下班時間不吻合,由此引發了家長無法安心工作、對孩子心理造成負擔等一系列問題。因此我建議,對于部分不能按時接走的孩子,幼兒園可提供延時服務和晚餐。2021年7月7日,青海省教育廳辦公室下發文件,要求各市、州教育局全面指導各地做好“雙減”“五項管理”及課后服務相關工作。課后服務結束時間與當地正常下班時間相銜接。對這一新模式,很多家長表示非常支持,小學放學時間延遲至下午6時,有效地解決了家長接送難和課后輔導學生難的問題。建議這一政策貼近至幼兒園的孩子。不能按時接走的孩子,由幼兒園開學前做統一登記,家長可申請孩子延遲離園。由家長向學校繳納額外看護費和晚餐費。幼兒園要合理籌劃,安排好老師, 部分幼兒園教師為臨聘人員,待遇較低,該舉措可提高他們的收入,調動其工作積極性。 本報記者 徐四偉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