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社區有多個民族群眾居住,雖然各民族風俗習慣、宗教信仰不同,但各族群眾相互包容、和諧共處,自社區成立以來,沒有發生過民族糾紛。”位于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群科鎮的城西社區,樓宇間是各民族群眾手挽手共進步的民族團結宣傳墻,音響里播放著盛贊民族團結的歌曲,還有隨處可見的民族團結標語,“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的思想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根植在社區各族群眾的心里。
城西社區轄區內居住著回族、藏族、撒拉族、東鄉族等居民3000多人,為了營造良好的民族團結進步氛圍,社區在興隆家苑小區融入少數民族文化元素,積極營造民族融合的濃厚氛圍。
社區是基層治理的關鍵一環,多民族聚居的社區治理關乎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發展。群科鎮城西社區的幸福僅僅是海東市充分發揮社區功能,全力推進互嵌式發展,不斷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海東市積極構建各族群眾“共居”“共建”“共學”“共樂”的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在潛移默化中推動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團結統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增強了各族群眾的歸屬感。
為打造團結和諧的居住環境,海東市以社區基層黨組織為依托,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社區環境建設,通過打造“石榴籽”一條街、“石榴籽”文化長廊,構建各民族和諧共居的社區環境。同時,構建共治共管治理體系,充分發揮網格化管理、共建單位合作、志愿服務參與等多方力量優勢,實現社區事務共治、治安共管的治理體系。
聚焦“共學”,海東市以搭建學習平臺、開展手工藝技能展覽活動等方式,深入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民族手工藝技能的學習交流活動,讓各族群眾在思想上進一步加深了對民族團結進步重要意義的認同,學習了知識、掌握了一定的就業增收技能。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川口鎮馨怡社區利用主題活動組織各族群眾開展“紅色經典篇目”誦讀、“學唱紅歌”“紅色故事大家講”“黨史知識有獎競答測試”等活動,營造社區黨史學習教育濃厚氛圍?;ブ磷遄灾慰h威遠鎮北街社區以“巧手編織室”為平臺舉辦刺繡展覽活動,轄區各族婦女通過展出自己制作的手工藝品,相互學習刺繡技藝,充分展示了轄區各族婦女“巧手編織美好生活,惠心裝扮和諧家庭”的聰明才智,活動也為社區婦女搭建了創業就業、增收致富的平臺。為豐富各族群眾文化生活,海東市支持各族群眾舉辦民族傳統特色節日活動,常態化在社區開展民族文藝匯演、體育比賽等群眾文體活動。
海東市將繼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錨定打造青藏高原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新高地目標任務,推動社區工作不斷創新載體、搭建平臺,多措并舉實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十項行動”,促進各民族“三交”活動常態化、制度化和規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