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rack id="g176b"><strike id="g176b"></strike></track>
  2. 海東日報首頁

    胡蘭索卡:巧手繡出幸福生活

    2023-03-19 11:13:04 來源:海東日報 點擊:
    □本報記者 巴迎桂 通訊員 拜永基 攝影報道

    在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土族群眾的傳統服飾花袖衫由七色構成,宛如彩虹,因而享有“彩虹故鄉”的美譽。一代代土族繡娘守望傳承,用她們的巧手繡出了“彩虹故鄉”的幸福故事。

    胡蘭索卡,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土族繡娘,精湛的刺繡手藝在東溝鄉姚馬村家喻戶曉。胡蘭索卡幼年受奶奶、母親的熏陶,從小癡迷于手工刺繡,在刺繡藝術的氛圍中長大。她7歲便開始在母親的指導下學習畫稿描樣及穿針引線,到12歲已基本掌握了土族刺繡尤其是盤繡的各種針法和基本構圖。在從事土族盤繡手工技藝的這20多年時間里,胡蘭索卡得過獎、出過國、參加過各類展會,也上過各大新聞媒體。她先后師從土族盤繡國家級傳承人李發秀、省級傳承人麻寶琴等盤繡藝人學習盤繡技藝。

    土族盤繡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遺項目,制品精湛美觀,藝術價值較高,已成為帶動當地婦女群眾增收致富的手工產業之一。

    2018年,在丈夫和家人的支持下,胡蘭索卡拿出家中全部積蓄創辦了互助索蘭卡民族工藝品有限公司,主營土族盤繡生產、加工和銷售。經過幾年的發展,公司逐漸發展成一家以產品研發、制作、培訓、銷售為一體的民營企業,經營范圍也拓展到土族盤繡、刺繡品、土族服飾生產,民族傳統手工藝文化產品研發制作及民間藝術人才培訓、管理、對外交流等多個領域,大量的盤繡工藝品銷往外地,每年公司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

    如今,胡蘭索卡的公司招納了繡娘近百人,主要從事手工刺繡、盤繡、民族工藝品、旅游產品制造、銷售及技術咨詢服務。2020年,胡蘭索卡被命名為土族盤繡省級傳承人。從最初的懵懂少女蛻變為文化傳承者和產業帶頭人,她用自己的執著和熱愛把最初的手藝謀生延擴為文化產業,把土族盤繡從家門帶出了國門。

    幾年來,胡蘭索卡一直躬身于土族文化的傳承和產業發展,一有空閑,便與繡娘們一起相互交流、切磋技藝,學習專業技能,她沒有像眾多山村婦女那樣把刺繡當成一種消遣或可有可無的手藝,而是把這門指尖藝術當作理想和事業去追求。

    隨著互助縣文化產業的興起,胡蘭索卡加入了青海省刺繡行業協會,她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使命,憑借著多年積累的經驗,帶領當地和周邊農村婦女加入繡娘隊伍,在帶動婦女增收致富的同時發揮本土民族文化優勢,并以此為基礎逐年擴大傳承人群,開展專項培訓,培養年輕人才。公司自成立以來通過各種方式培訓繡娘百余人次,并組織繡娘先后多次參加省、市級各類民間手工藝技能比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獲得業界一致好評。

    中國特色旅游商品大賽入圍獎、民族團結進步青繡大賽一等獎、青海省文化和旅游產品創意設計大賽銅獎、青海省“青繡”創意研發設計大賽金獎……在胡蘭索卡幾十年如一日的辛勤耕耘下,一項項榮譽接踵而來。由于業績突出,胡蘭索卡先后被授予全省農牧區婦女致富帶頭人、互助縣優秀帶頭人。經互助縣文體旅游局積極推薦申報,索蘭卡民族工藝品有限公司先后榮獲“第一批青海省民族手工藝品加工生產扶貧基地”“青海省巾幗示范基地”“產業扶貧基地”“青海省文化產業婦女手工制品示范基地”等榮譽。

    在胡蘭索卡的帶領下,一大批優秀的民間繡娘走上了傳承文化、增收致富的道路。在帶徒授藝之路上,胡蘭索卡發揮非遺傳承人的帶頭作用,兢兢業業,傾囊相授,讓我們看到了一位民族精神的忠實守望者不斷求索的悠遠足跡。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海東日報 版權均屬海東日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單位和個人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

      

    2、已經本網書面授權使用作品的媒體、網站,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及作者”。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一级毛片视频